一季度,中国消费零售市场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商品零售额102786亿元,同比增长4.9%,餐饮同比增长13.9%。单3月,商品零售34148亿元,同比增长9.1%。餐饮同比增长26.3%。
具体来看,一季度录得双位数同比增幅的领域主要有金银珠宝(13.6%)、中西药品(16.5%)、石油及制品(10.3%)、餐饮(13.9%)。
单3月份,录得双位数同比增幅的行业则有所扩大,包括:服装、鞋帽、针纺织品(17.7%),金银珠宝(37.4%),体育、娱乐用品(15.8%)、中西药品(11.7%)、汽车(11.5%)、餐饮(26.3%)。
从中可以看到,随着疫情的放开,消费信心是在逐渐恢复的。像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餐饮,及体育娱乐用品都是体验性消费、商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这些品类的双位数增长显示人们开始更多流动,出门与外界接触。
而人口的流动对于消费信心的恢复非常重要。
消费信心的恢复对于零售业态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餐饮的高增幅分流了超市卖场的销售,一季度,超市零售额的同比增幅仅为1.4%。
近些年很惨的百货零售业则迎来了喘息空间,疫情的放开、人口的流动帮助百货业恢复了一些“生气”,一季度,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增幅达到9.2%,是传统业态中,增幅最高的零售业态。相对应的,体验性相对百货店有所不足的品牌专卖店,一季度零售额的同比增幅则仅为0.2%。
其他零售业态如便利店、专业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一季度同比增幅则分别为:8.8%、5.7%、7.3%。
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波疫情已经在改变中国零售业,因为疫情放开后,反弹最快的零售业态,往往蕴藏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业观察家》总结下来,可能有三块值得注意。
1、体验第一。
最先复苏的和最快复苏的是体验性业态,而非渠道性业态。比如餐饮、百货店。
消费者想出门了,那么,能给到消费者“出门理由”的零售业态,是最受欢迎的。
疫情对体验性业态是一次沉重打击,相对应的,疫情因素的解除,对体验性业态可能也构成最大利好。
具体到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及体育娱乐用品都录得双位数增长。这些品类都是出门的“信号”。
2、商务消费场景恢复。
典型的就是便利店的恢复,便利店主要做商圈,其中,写字楼、工厂、娱乐场所等是其的主要布局点。便利店销售的恢复显示商务型消费是最早复苏的场景,人流客流恢复较快。
餐饮也是重要的商务型消费场景,餐饮3月份的同比增幅是最大的,高达26.3%。
这些对超市则可能相对不那么有利,超市主要做家庭消费场景。
3、电商表现中规中矩。
电商增幅高出一些实体零售业态,但也低于一些实体零售业态,不像以往是增幅冠军。
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其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7.3%、8.6%、6.9%。
总体来说,人口恢复流动有利于消费信心恢复,有利于市场总盘做大,在疫情阶段,电商很多时候虽成为消费者的唯一购物渠道,但受市场总盘承压,也难以出色表现。
此次疫情放开,电商的反弹力度没有“夺冠”,既可能说明,体验性消费在当下越来越重要,也可能说明电商整个行业也到了转型及分化阶段,过去的那波红利逐渐吃完,需要有让消费者心动的新线上消费体验,才可能持续拉动电商市场大盘。
本文作者:商业观察家,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ilinghao.com/archives/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