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最可怕的是动荡。
前段时间,家乐福因拖欠货款导致供应商断供,很多手握储值卡的消费者想消费却发现还有诸多门槛等消息爬上了热搜。
就在近日,家乐福上海成山路会员店宣布停止营业,这是家乐福在中国的首家会员店,曾被寄予转型的厚望。
前不久,家乐福北京双井和上海古北两家店传来重装后对外营业的消息,虽有媒体进行了报道,却没能激起太大反响。
打开大众点评,从消费者对家乐福的一条条惋惜的评价里,零售君似乎找到了原因。
“十字路口,标准家乐福最优位置,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段,人流量下降太厉害,里面稀稀拉拉的人,苏宁那一层人更少。”
“改造后,商品少了很多,一些牛奶货柜都没有货,仔细看,里面都是矿泉水、饮料等等,有点凄凉的感觉。”
“晚上还不到9点半,整个超市就要熄灯。放眼全场没看到几个服务员。”
这个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超市品牌,对于社区居民究竟拿出了哪些诚意?换汤不换药式的改变,能救得了它吗?
老店新开换汤不换药
家乐福古北店位于长宁区水城南路、延安西路路口,在上海,这家店曾经是家乐福标杆式的存在。
不仅在于它遵循了家乐福一贯的选址标准——十字路口,更因为周围的居民构成比较独特。这里因外国人相对集中而出名,彼时,家乐福里种类繁多的进口商品,既能满足这一群体的生活需求,也为本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然而,历经二十多年的时间,从硬件来看,改造前的家乐福显然已经与当初的定位不大匹配,重装势在必行。只是,在经历断供风波后,此次家乐福的重装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带了些悲观的色彩。
大楼的外部,除了增加一些苏宁易购元素外,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一进门,惊喜倒是来了—— 一股装修的臭味弥漫在整个空间。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一楼虽有星巴克和Wagas(沃歌斯)两大品牌撑场面,却依然挡不住人气差的窘况。
沿着大卖场的长扶梯来到二楼,刺鼻的甲醛味似乎想提醒大家这里刚刚装修完毕。而这层原本属于超市的空间已经被完全改造成了苏宁易购,因为刚刚开业,门口的花篮依然整齐地摆放在入口两边,只是空荡荡的店铺里,除了营业员鲜少看到顾客的身影。
场内布局依旧延续了苏宁易购甚至最早时期的苏宁电器的格局。入口处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小家电,继续往前则是厨卫电器,再往里就是冰洗空调以及电视等大家电。
略显不同的是,因为空间比较宽敞,所以品牌都以场景化的布局进行商品陈列。
三楼才是家乐福的地盘。
虽然零售君对此次家乐福的改造有些心理准备,但看到现场还是略感惊诧。
不知是为了弥补供应商断供导致的货品不足,还是苏宁易购希望占据有利地形,超市入口区域成了“苏宁宜品”的地盘。
据了解,苏宁宜品是苏宁易购于2020年创立孵化的自有品牌,此次入驻家乐福的苏宁宜品主要涉及个护家清、户外运动、米面粮油、休闲食品以及健康家电等品类。
除了苏宁宜品,家乐福的床品区域还设置了“苏宁易购电器馆”,说是馆,其实只展示了两款松下烘干机。
整个超市的商品品类和巅峰时期的家乐福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甚至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几乎一眼就看到头的货架,以及货架与货架间过大的空间,就算强行解释此举是为了提升购物体验,也依然隐藏不住品牌的落魄感。
在冷柜区域,有些货柜竟然是空着的,鲜牛奶区域的品牌也是稀稀拉拉,基本上被蒙牛的每日鲜语独霸。
到了社区店本应最热闹的区域——生鲜区,看不到消费者不说,熟食区域已经恢复原价销售的烤鸡更是无人问津,就连玻璃缸里养着的那几条鱼也显得有些孤独。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逛到这里,除了店铺面积缩水以外,零售君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社区元素。如果非要说有,那么增加的堂食空间和档口勉强可以算。
据零售君观察,堂食档口只有米饭、面条两种选择,临近中午,面条档并没有开,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开,说时间还没到。
米饭档口只有十多样荤、素菜可供搭配,一荤一素加一份米饭16元。偶遇一位老伯在吃饭,他觉得“价格不算贵,味道还可以,但是菜式和菜量都偏少”。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繁华落寞二十八年
28年前,法国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家大卖场落户北京创益佳商场。时隔仅一年,上海第一家家乐福落户虹口的曲阳地区。
此前的1992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同意在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零售企业。
政策的东风,为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关键的一扇门。
此后,家乐福超市开一家火一家,多元化的进口食品、香喷喷的法式面包……成为当时人们争相放进购物车的网红单品。2008年北京石景山万达家乐福开业时,蜂拥而至的顾客甚至把货架都挤倒了,火爆程度堪比Costco(开市客)开业。
随后,家乐福在中国陆续开出二百多家门店。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电商逐步渗透,以及外卖到家模式的起步,传统超市和大卖场的生意受到影响,家乐福也没能例外。
有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家乐福就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店均销售额从2.35亿元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1.58亿元。
到了2018年,其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母净利润更是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其中2018年营业利润4.12亿元,相比上年下滑近61%,2018年归母净利润5.78亿元,相比上年降幅高达47.41%。
2019年9月,当苏宁易购子公司苏宁国际决定以48亿元的价格收购家乐福中国(以下简称家乐福)80%股份时,家乐福早已不复往日风光。但当时苏宁急于打造“全场景零售”,家乐福似乎可以帮助苏宁“补足”生活超市这个短板。
2021年10月,家乐福在上海浦东成山路的首个会员店正式开业,然而开业当天就发生了“供货商扫货”风波,彻底将家乐福与供应商间的矛盾暴露出来。
2022年,据苏宁易购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全国家乐福超市门店数量仅为151家,前三季度共关闭了54家。
不久前,苏宁易购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苏宁易购表示,受限于公司资金状况,难以快速解决家乐福中国流动性问题,需要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调整和规划。
仓促行动救不活家乐福
显然,苏宁易购还是有点着急了,急于打造一个新样本。于是,对于此番改造,对外宣称这是家乐福在上海的首个社区品质生活中心。
家乐福所谓的社区品质生活中心,大约是指除了超市和苏宁易购之外,还在一楼配备了几家餐饮,在二楼、三楼配备了洗衣、补牙及衣物修补等生活相关的店铺。
但实际上,无论是从这些店铺的品牌还是外观来看,都很难和所谓的“品质”联系起来。你甚至可以这么理解,原来逛家乐福时看到过的店铺,这次改造基本保持了原样。
再说到社区生活中心,这个概念其实也不新鲜了。在上海,商业中心以及菜场等,都在争夺社区中心这个高地,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但如何真正做到联结一个区域的居民,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公认的成功范本可供参考。
此次家乐福打造的社区品质生活中心,一方面给人以强烈的拼凑感,另一方面也让人觉得口号多于实质。
对此,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分析称:“家乐福此次没想清楚怎么做,只有一些碎片化的概念,并没有梳理出清晰的逻辑,最终导致落地时出现很多问题。”
在他看来,苏宁的全场景零售概念主要包括远、中、近三个场域,远场指规模在15000平米左右的卖场,辐射周边3~5公里;中场指数千平米的超市,辐射1~2公里;近场则指社区小店,覆盖1公里内的区域。
但这次重装,供应商支持力度不够,最终成型的近场零售无论是从辐射范围还是服务功能,都有点不伦不类,与社区生活中心的定位相距甚远。
至于家乐福的未来,王国平表示:“未来如果没有外部的股权融资,家乐福很难依靠自身回血。”
前有追兵,后有猛虎。
在家乐福艰难自救的同时,线上及线下超市也没有停止内卷。
前不久,盒马放出狠话,声称要打破盒区房界限,上线“1小时达”及“云超全国送”等服务。在杭州,天猫超市也于近期启动半日达服务。就连会员制超市Costco也开始按捺不住,宣称正在研究即时配送服务。
显然,留给家乐福的时间不多了,手里已经没有什么牌可打的家乐福又会走向何方呢?
本文作者:新零售商业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ilinghao.com/archives/10308